同一句话出现六次,这样的布局不同寻常!
3月12日,最高检办公厅副主任马骐做客《央广会客厅》,解读最高检工作报告亮点。马骐介绍,今年最高检工作报告最大的特点是“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报告始终,每个部分的开头语都强调这句话,同一句话出现六次,这种不同寻常的摆布充满了浓浓的人民情怀。第二个特点是突出以上率下,更多体现最高检自身的工作。第三个特点是坚持理念牵引。报告中有不少朴素的法治理念,并不刻意追求“金句”,但是期望能引起思考和共鸣。第四个特点是数据翔实。
今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将公益诉讼检察作为单独一部分,标题就是“依法开拓公益诉讼”。马骐表示,“开拓”主要体现在理念提升、认识转变、力度加大和范围拓展等方面。
工作报告中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占据了一整页的篇幅。去年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又有很大进展。第一个是最高检建立了专业机构。第二个是推进综合治理。向教育部发出的第一号检察建议引起各方高度重视。第三个方面是助力法治教育。1700多位检察长兼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第四个方面是依法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当宽则宽,该严则严。
马骐还表示,检察机关自身办案中要严格把关、依法办事。同时,检察机关要对侦查机关的立案活动进行监督。对于违法动用刑事手段、不当立案、越权管辖的,要依法提出纠正意见,督促撤案,坚决防止把民事责任上升为刑事责任。
最高检工作报告的N个“第一次”
“报告年年写,今年大不同。”3月12日,最高检工作报告起草小组有关负责同志揭秘了其中的多个“第一次”。
>征求意见出现多个“第一次”
报告征求各方面意见广泛而充分。今年征求意见,出现了多个“第一次”——
第一次覆盖国务院所有组成部门,以更好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深层司法需求,找准检察工作服务大局切入点。第一次走访八大民主党派中央,当面征求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民主监督。第一次召开社会各界普通群众代表座谈会,快递小哥、信访申诉人等纷纷走进最高检,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接受人民检阅。第一次邀请法律语言学专家把关,力求让报告文字更精准。
>第一次尝试更多体现最高检自身工作
报告框架打破了近10年的传统,在总结部分,有一些新的调整——
从人民群众和代表委员的视角,把服务大局、维护稳定、保障民生并为一部分,并且放在了第一位。根据检察职能变化情况,将公益诉讼检察单列。在“提升检察监督能力,适应新时代更高更严要求”部分,突出内设机构改革。在新一年工作安排部分,从今年工作总基调出发,主要讲从“稳进、落实、提升”三个大方面做好工作。
更加突出讲最高检自身的工作,辅之以地方检察工作,是报告的另一个特点。通读报告,“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线贯穿始终。报告中出现“人民”50余次,6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报告共有185个数据,同比增加38%,为历年最多。此外,今年有11处下降数据,不仅体现了最高检实事求是的作风,更是一种制度自信、检察自信、中国法治自信。
>多个“第一次”讲述检察工作新发展
报告中有多项具体检察工作,是第一次出现——
最高检带头,省级检察院检察长全部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全国四级检察院1796位“一把手”兼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最高检向教育部发出最高检建院以来“第一号检察建议”,促进治理校园性侵,各省级检察院同步落实;对监狱进行巡回检察;实现公益诉讼办案全覆盖,这些都是首次。监检衔接顺畅、制约务实,这也是第一次向全国人大报告。
>第一次不仅讲做什么还要讲为什么
报告在讲做了什么工作、做得效果如何的基础上,还着重讲了为什么这么做,体现了新一届最高检党组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检察工作理念。
比如“双赢多赢共赢”理念。监督不是零和博弈,监督与被监督责任是共同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赢则共赢、败则同损。
比如“精准监督”理念。民事抗诉力求精准,重视选择在司法理念、政策导向、法律适用等方面有创新、引领价值的典型案件,通过抗诉发挥对类案的指导作用,不搞“大水漫灌”。
比如“智慧借助”理念。组建办案咨询专家委员会,与相关行政机关互派干部挂职交流等,充分发挥好“外脑”的作用。
报告既是检察机关向人民群众交上的过去一年工作的“答卷”,也是新一年检察工作的“军令状”。检察机关将更加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下降的数据也要向代表汇报 解读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的“数字语言”
打开今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一道数字大餐展现在面前。从绝对数看,全文采用了185个数据,比去年增加38%,这在历年最高检工作报告当中是最多的;从数据的密度看,平均每页就有将近10个数据。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列举了11个下降的数字。
最高检党组认为,下降的数据也一定要如实向代表汇报!工作报告是检察工作、司法工作的重要历史性文献,应该对历史负责,客观准确反映数据升降。还有一层意思,检察工作许多数据反映的是整体社会治理情况。有些下降恰恰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助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持续严惩暴力伤医、聚众扰医等犯罪,起诉3202人,同比下降29%。”同比下降的数据,这个幅度不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护理护士李卡在最高检征求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的意见建议过程中,带来了四川省的数据。四川省2018年查办的伤医案与201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这一数值,佐证了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惩治和预防涉医犯罪,不仅仅是检察机关在努力,各个方面采取的综合整治措施同样很见“疗效”。
“起诉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同比分别下降5.9%、6.9%”,体现的则是犯罪态势的变化。各职能部门切实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起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使严重暴力犯罪大幅减少,检察机关起诉的数量自然就少了。
“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1056616人,提起公诉1692846人,同比分别下降2.3%和0.8%。”这是因为,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大审查把关力度,在受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小幅上升的情况下,由于不捕、不起诉增加,所以实际批捕、起诉的案件数量都下降了。
向代表全面、客观、真实地报告下降的数字,彰显了检察机关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责任担当。在全国人代会上,面对全世界的目光,向人民代表和人民这样报告检察工作,也是一次庄严的宣誓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