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地下水“阀”做好护水“大文章”

——四川省荣县检察院召开行政公益诉讼听证会

 

“检察机关针对县域内中小微企业违规取用地下水问题召开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听证会,面对中小微高耗水企业违规取用地下水,执法监管难,公共利益受损等问题,通过‘检察听证+协同共治’,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与行业治理同频共振,破解地下水资源保护难题,实现地下水资源保护与企业规范发展共赢。”四川省荣县政协委员、荣县工商联副主席、检察听证员周志明说道。

 

发现问题:“无证取水”存在乱象

2020年起,荣县检察院创新建立公益保护协作机制,聘任各乡镇政法委员、社区治保委员担任检察联络员,织密法律监督网络,持续开展线索摸排。20234月,检察官与检察联络员在下乡走访中发现,一家年出栏量2万头的生猪养殖企业,长期抽取地下水用于生猪养殖,存在未经批准擅自取用地下水的行为。

荣县检察院随即向相关部门调取数据进行分析后,针对可能存在问题的18户养殖场、屠宰场、洗车行等企业进行实地摸排,发现其中有15户未办理取水许可证,占比高达83.33%,县域内中小微高耗水企业普遍存在“无证取水”乱象。大量企业违规抽取地下水不仅导致水资源流失,更可能引发地层塌陷、水质污染等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公共利益。

“我们在走访企业时,看到有许多被覆盖的水井口,周围还有水渍,正常取水为什么要覆盖水井口?经询问企业负责人得知,水井是自己找人打的,没有办理过取水许可证。”荣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本案承办检察官刘威介绍说。

 

协同破题:公开听证共同“会诊”

通过调查发现,地下水资源的监管存在不到位的事实清楚,然而因执法力量有限、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致使“无证取水”问题持续存在。

“如果简单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可能导致整改‘一刀切’,企业面临关停风险;如果放任不管,公共利益将持续受损。”刘威在案件讨论会上提出,如何既保护水资源,又兼顾企业发展,需要多方协同。  

经研究,荣县检察院决定以公开听证破题。考虑到违规抽取地下水问题具有相应专业性,该院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与部分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担任听证员,一起“把脉会诊”。

2023719日,听证会围绕“监管职责履行”与“行业治理路径”两大焦点展开。听证会上,荣县水务局代表介绍了县域地下水资源概况、用水企业办理取水许可证情况、监管职责以及履职情况;企业代表反映了“办证程序复杂、论证费用高”等实际困难;听证员以某企业违规取水引发生产事故为例,警示无证取水风险,强调监管必要性;人大代表建议简化办证流程、降低费用,为企业发展减负,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协委员呼吁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变“单打独斗”为“协同治理”;人民监督员提醒检察机关注重吸取听证员们的意见建议,为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提供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法律监督意见。

“听证会不仅专业性强,更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实际困难,真正实现了公益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作为听证员的荣县政协委员杨常权感慨道。

 

长效监管:打出“整改+服务”组合拳

听证会后,荣县检察院经认真研究,采纳听证员意见,于2023726日向荣县水务局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其依法处置辖区内违规抽取地下水行为、加大水资源监管力度、与相关职能部门健全完善信息共享及协作机制。

行政机关迅速行动,打出“整改+服务”组合拳。

荣县水务局联合荣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治理行动,立案查处无证取水案件20余件,并通过全媒体宣传、专题培训等方式强化普法。

针对企业“办证贵”问题,荣县检察院推动荣县水务局协调评估机构将水资源论证报告编制费下调50%,并联合税务、住建等部门制定《关于建立水资源税协作征税机制的工作方案》《关于建立水资源管理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机制的工作方案》,帮助企业便捷办证、纳税。

持续跟进监督。荣县检察院通过“回头看”机制持续跟进监督,调查中发现的15户违规企业已办证规范经营。截至20252月,全县新增合规取水中小微企业80余户,节约企业成本80余万元,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