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检察院名称:
  • 类别:
  • 文号:
  • 文书类别名称:
  • 当事人姓名:
  • 当事人性别:
  • 罪名:
  • 诉讼阶段:
  • 公开时间:
刘发英:“摆渡”爱心的“英子姐姐”
时间:2020-10-19  作者:王萍 胡东梅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刘发英(右一)走访慰问贫困学生家庭。

刘发英前去走访学生。李亚隆摄

刘发英(右一)走访贫困学生家庭。

齐耳短发、笑容亲切、朴素谦和,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被称为“中国网络助学第一人”的“英子姐姐”刘发英给人的第一印象。笔者初见刘发英时,她正细心核对当天收到的爱心助学捐款。刘发英说,她带领的“英子姐姐”助学团队已累计收到爱心捐款230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600多名。

“看到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后迈进知识的殿堂,成长为家庭的顶梁柱和国家的脊梁,就觉得自己做的事情特别有意义!”十多年来,刘发英将业余时间都投入到网络助学中,也因此获得了大大小小130多项荣誉。而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在她心中分量最重。刘发英说:“助学扶贫是我的初心,这个奖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了109个孩子

受父亲影响,刘发英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1991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刘发英主动申请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最贫困的黄柏山乡任教。山里的孩子上学苦、求学难,有的孩子几乎顿顿吃咸菜拌饭、10天只穿一身衣服没得换洗,还有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

“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手段,不能再让孩子走上父辈代代贫困的老路!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平凡的生活里追寻美好未来!”正是目睹了一个个乡村孩子读书的困苦和艰难,刘发英暗下决心:留在山区任教,尽力帮助贫困孩子们,让他们能顺利读书。

在黄柏山乡工作的12年里,她用自己的微薄工资资助了109个孩子,为的是不让一个孩子辍学。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何让更多贫困学生得到及时资助?2005年秋天,刘发英接触到互联网,她惊喜地发现,一根网线就能联结山里山外,好心人远在天涯却又近在咫尺。刚开始,她尝试着借助别的网站为贫困学生开展网络助学。2010年11月,刘发英创办了“英子姐姐”助学网站,成立了网络助学团队。

赢得了网友的爱心,点亮了贫困家庭的希望

动员社会力量助学,首要的是建立信任。刘发英创造出“一对一”闭环结对帮扶模式,实现“透明慈善”,以化解爱心人士的质疑。她在网上公开自己所有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向网友们承诺三个“百分百”:每一个贫困学生的信息都是她和团队成员亲自走访获取的,被资助人情况百分百真实可信;她坚持只做爱心的“摆渡者”,代收款项百分百足额代送;采用“一对一”验证方式,每个孩子收到助学款以后,百分百会给资助人回电话或微信。

就这样,刘发英坚持“善款全额资助贫困学生”。尽管每年经手200多万元的助学款,但刘发英没有从助学款项中提取一分一厘的工作经费。从2005年收到第一笔网络助学款开始,刘发英已手写了172本助学台账,详细记载了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和去处。15年坚持不懈,刘发英和她的团队用人格和诚信赢得了无数网友的爱心,点亮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家庭的希望。

2015年国庆节当天,来自江苏省常州市退休老人戴伯春的网络留言引起了刘发英的注意:英子,我想资助土家族孩子上学,请帮我筛选资助对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戴伯春先后汇款22万余元,资助了12名贫困学生。戴伯春告诉刘发英,他用整整半年时间考察了网络上的多个助学网站,都进行了试探性资助,觉得“英子姐姐”助学网站上的资料公开透明,值得信赖。2016年,戴伯春老人又捐助200万元设立了“英子奖”助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截至目前,该项助学金已连续发放4年,88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资助。

15年来,在刘发英的带动下,在职教师、退休干部、企业家、曾经的受资助者等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到网络助学活动中,“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逐渐壮大。目前,网络助学团队已达30余人,志愿者有320余名,他们无怨无悔地为网络爱心助学奔波付出。如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已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也在深入推进,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有了兜底保障,刘发英一直坚持的网络助学方向也迅速调整。刘发英介绍,从2015年开始,助学对象的重点就锁定为贫困家庭的高中生、大学生,作为教育扶贫政策的一种积极补充。

学着她的样子,将这份爱持续传递

一笔笔捐助汇成爱的海洋,一双双大爱之手托举起希望,在爱的滋养中成长起来的贫困学子们心怀感恩,续写着一个个“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感人故事。

“八年前,如果没有遇到您,我现在就是个打工妹,是您改变了我的命运!如今我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2014年暑假的一天,刘发英收到了曾经接受资助的晓琳发来的短信以及2000元助学金。

今年已读大三的小杨,也是众多受资助学生中的一个。他说,“英子姐姐”两次改变了他的命运。上高一时,母亲生病,父亲靠打零工无力供他继续上学,是“英子姐姐”雪中送炭,让他能够读完高中考入大学。第二次是2019年5月,父母亲相继生重病住院,他再次面临辍学困境,还是“英子姐姐”送来了一年的学费和一个月的生活费,让他能够继续完成学业。“‘英子姐姐’两次在我最危难的时候帮助了我,我要向她学习,今后自己有能力时也要帮助学弟学妹们。”小杨说。

受“英子姐姐”资助,2016年以长阳县高考总分第一名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的小方决定继续攻读清华大学研究生。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力争在半导体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成为祖国需要的科技人才,以此回报“英子姐姐”和众多爱心人士的无私帮助。

2019年考入北京科技大学的受资助女孩小琪最近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心愿——完成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这个清秀、阳光的女孩动情地说:“我家里困难,是在‘英子姐姐’的关心和帮助下长大的,她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我。目前我还没能回报社会,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结束了,还能给别人带来光明和帮助,那我的生命就还在延续……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许多刘发英帮助过的孩子,在长大后身体力行地加入到助学行动中,或尽己之力向社会献出一份爱心。他们纷纷表达这样的愿望:我愿学着她的样子,将这份爱持续传递。

最特写

刘发英,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副校长,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

[责任编辑:佟海晴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