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检察院名称:
  • 类别:
  • 文号:
  • 文书类别名称:
  • 当事人姓名:
  • 当事人性别:
  • 罪名:
  • 诉讼阶段:
  • 公开时间:
王召明:扎根泥土的一株小草
时间:2020-10-26  作者:沈静芳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王召明和蒙草工作人员交流小草种植经验。

王召明进校园看望学生。

蒙草集团与内蒙古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指挥中心平台签约合作。

王召明与草有着不解之缘。他出生在乌拉特草原,微信名叫小草,他以草为梦想,也以草来圆梦,依托“草种业+生态修复”模式,一步一步带领农牧民走上了绿色致富路。2019年,王召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奉献奖。

一株小草的梦想

在内蒙古林学院就读的王召明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蹬三轮车卖花,依靠诚实守信,他掘出了人生的第一笔金,仅两年时间就在呼和浩特市开了三家花店,当时呼市地区也仅有六家花店。

2001年,王召明注册成立公司,开始做园林工程。工作中,他发现城市园林里用的草坪大多依赖进口,养护成本极高。家乡草原上的野花野草,旱涝无常却顽强生长,于是,他萌生了把草原“搬”进城市的念头。从此,王召明和他的团队开始致力于蒙草的研究和推广。

每一株小草都将破土而出。经历了被拒绝、不认同的曲折,低成本、低耗能、强生命力的蒙草渐渐走入了公众视野,开始在城市里扎根。2012年,蒙草抗旱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并逐步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

至今,“蒙草”的业务覆盖京津冀、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青海、西藏等10余个省(区、市),生态建设产业链直接或间接带动劳务用工年平均5万余人。

一株小草的收获

需要大面积进行生态修复的地方,多是环境恶劣、经济欠发达区域。王召明告诉记者,“蒙草”在建立之初,就坚持把生态业务和扶贫攻坚结合起来。

“蒙草”最早的研发生产基地在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白彦兔村。该村曾经是当地贫困村,公司进驻后,通过租赁废弃地,建成两个苗木研究生产中心和占地3003亩的抗旱植物种植研发基地,种植生产蒙草160多个品种,为村民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务工农民年增收3万多元。

2018年 3月,“蒙草”启动了和林县黑老夭乡570亩“公司+合作社+贫困户”订单育种、育苗精准脱贫试点项目。该项目直接带动60人就业增收,其中包括12户24位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土地资源被盘活,让合作社也有了增收的底气。

“蒙草”西藏公司建设的“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项目,立足生态产业扶贫,流转集体土地8200亩,村集体年增加收入41万元,覆盖带动178户贫困家庭818人受益……

如今,“蒙草”已在苗木种植、采供物流、农资机械、劳务等产业链上,带动合作供应商累计5000多家;依托草种业研究及建设,在自治区内外建成13个研究院;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武川县、五原县、苏尼特右旗等地建立种植基地13个;通过与各村组建合作社、与农户进行种子种苗“订单”合作模式,先后在自治区内外形成了合作试点16个。

这样的故事,在“蒙草”人看来习以为常。王召明说:“蒙草是党的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也是百姓的企业。”这几年,“蒙草”设立了“蒙草励志奖学金”、“博爱寸草心”助学金,以捐资助学等形式,累计捐赠2620多万元;关注受灾牧区牧民,关注因灾致贫的家庭、因贫失学的孩子,积极践行生态保护公益行动,通过各类公益帮扶进行捐助,累计支出近1亿元。

一株小草的成长

到呼和塔拉走走已是南来北往客参观呼和浩特的标配。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一碧万顷,尽展着城中草原的风采。这一巨变在不远处的蒙草百草园或许能找到答案。

近年来,“蒙草”先后实施完成呼和浩特至包头大青山前坡240多公里的“山水林田湖草”示范区探索实践,呼和塔拉退化荒废草原治理,科尔沁沙地、乌拉盖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治理以及巴彦淖尔盐碱地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项目,总结形成一系列的国家和地方标准。为保障北疆生态修复“有种子可用、有植物适用”,王召明和蒙草团队多年来几乎走遍了北方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草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在近2万平米的种子库里,收集了全国植物种质资源图文数据信息近6.2万条;实物储存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7100余份,有地理标记的植物标本5.5万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样本近140万份,为中国打造了一座“小草诺亚方舟”。“种质资源+生态大数据”让“蒙草”开始了新的飞跃。

“蒙草”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一些关键的生态环境指数进行数量化统计,通过大数据为环境“体检”,找病因、开方子、缺什么补什么,因地施策;通过草种业的乡土化选育,针对不同区域的草原、荒漠、矿山、湿地、森林等环境治理,改良水土、选播种子,系统而长效进行生态修复,实现了大数据指导下的“为生态体检、为产业导航”。

蒙草贺斯格乌拉草原生态系统研究院成立以来,以“政、产、学、研”合作为基础,将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累计治理退化草地2万余亩、沙化草地5000余亩、盐渍化草地5000余亩、收集培育优秀乡土植物100余种。该项目培养了一批退化草地生态修复领域的青年人才和草原保护工作者,建设草原治理技术推广队伍,带动了牧民合理利用草原,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去年底,“蒙草”的生态环境大数据与内蒙古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指挥中心平台互联,蒙草利用其生态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修复的专业优势,为检察公益诉讼提供大数据和技术支持。

王召明曾表示:“要把先进的技术带给每个牧民朋友,让每一株小草能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如今,“内蒙古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五原县农业大数据平台”“扎囊县生态扶贫大数据平台”“智慧甘南生态大数据平台”等正在服务精准修复、精准扶贫。“蒙草”的科研技术团队深入内蒙古、陕西、青海、西藏、甘肃等地,采取理论培训、实习实训、参观考察和跟踪服务相结合的公益培训帮扶模式为农牧民提供服务,让当地农牧民有了自我造血、自我循环的一技之长。

一株小草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却能覆盖大地。王召明依旧是数年前乌拉特草原的那个充满好奇、心怀梦想的孩子,他努力地扎根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生长,回馈大地。

最特写

王召明,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报记者沈静芳)

[责任编辑:佟海晴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