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检察院名称:
  • 类别:
  • 文号:
  • 文书类别名称:
  • 当事人姓名:
  • 当事人性别:
  • 罪名:
  • 诉讼阶段:
  • 公开时间:
张继新:总书记问我养牛的事
时间:2020-11-09  作者:王博勋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张继新在养殖场内巡检

张继新代表参加全国人代会

穿过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走过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耳边环绕着牛儿们悠长的哞哞声,目光所及是农田中忙碌的身影……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很难相信,几年前的杭锦后旗,还是自治区级贫困旗县,中南渠村也只有土坯房、泥土路。如今,中南渠村焕然一新,成为自治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大家都说,日子富起来离不开养牛。说起养牛,就不得不提村里的“牛人”——张继新。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张继新讲了村里肉牛养殖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农企联合发展模式,受到总书记称赞。

“就想为乡亲们实实在在做点事”

张继新出生于1977年。1999年,他大学毕业后,成功应聘大连一家生物工程公司。从普通技术职员到养殖场场长、经理、负责对外出口业务的副总,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五年时间,张继新迅速成长,表现出色。

2002年春节,张继新时隔多年回乡探亲。他发现,相比外面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自己的家乡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土坯房还是土坯房,泥土路还是泥土路,一起长大的伙伴们依旧重复着父辈的生计,干着简单的农活,零散饲养着几头牛羊。村里年轻小伙子想要娶媳妇,几千块的彩礼钱都凑不出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家乡几乎没有变化,乡亲们的生活还是那么艰苦,看到这些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恰逢当地政府大力扶持发展奶牛养殖业,张继新萌发了利用专长发展养殖业,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的念头。

“我就是想为乡亲们实实在在做点事。”不顾家人反对,张继新毅然返回家乡,从零开始创建奶牛养殖场。他在心中默默许下心愿,一定要把养牛这件事做好,一定要让村里的乡亲们都富起来。

“我赔钱不怕,但不能让乡亲们吃亏”

张继新将所有积蓄都投入到了奶牛养殖当中。

当时村里人普遍养羊,养牛的只是少数。村民们能接受养殖奶牛吗?怀着忐忑的心情,张继新挨家挨户到乡亲们家里去做动员。本以为会四处碰壁,却意外地收获了乡亲们的支持。“大家特别欢迎发展奶牛养殖,这份信任成为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继新仍十分感动。

很快,在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张继新建起一个存栏量不到200头奶牛的小型养殖场,成立奶站回收村里散户的牛奶。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养殖,他通过“政策扶持+企业担保贷款”的方式,帮村民们买牛、盖牛舍。两三年间,村里家家户户都养起了奶牛,热情十分高涨。

正当一切有序推进时,麻烦来了。

开始几年,乳业市场的不景气直接影响了终端鲜奶回收。张继新始终坚持一点:不论市场行情多差,他照常按照与村民约定的价格收奶,价格窟窿由自己掏腰包堵上。

养殖场初见起色,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各家乳业公司纷纷提出严控奶源。

为了避免农户经济上吃亏,张继新第一时间将散户养殖的奶牛以每头每年3500元的价格租赁到养殖场进行统一饲养管理。两年后,他又以每头1.6万元的价格将这些奶牛直接收购。这样,农户们不仅避免了损失,同时又获得一笔可观收入,牛奶质量也得到保障。

打造一条长效脱贫产业链

“奶牛养殖总是受制于上游乳企,被人掐着脖子,干起来很被动。”如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总结初次创业的经验,张继新认为,必须要走从单一奶牛产业向多元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之路。

第一步,就从种植饲草料开始吧。

2008年到2010年三年间,张继新的企业承包了村里7000多亩土地,作为有机饲草料基地,统一种植、管理。企业还与农户签订2万多亩地的订单种植合同,带动5000户农民种植饲草料,村民每亩地收入达1500元以上,大大增加了农民收益。

2010年,张继新敏锐地抓住巴彦淖尔市肉牛养殖市场的空缺,建起了肉牛养殖园区及屠宰加工场。

借鉴奶牛养殖的模式,张继新通过企业担保贷款为农户购买牛犊,并和村民签订订单养殖合同,将小牛犊交给村民分散饲养。村民们有了养殖奶牛的经验,又见证了张继新之前帮大家克服困难时的真心实意,坚信跟着张继新干能过上好日子,这次乡亲们养牛的热情更高了。几头、十几头、几十头,最多的一家农户养了两百多头牛。截至目前,当地肉牛养殖基地发展到100家以上,周边3000多户农民、30多个合作社参与肉牛养殖。

“在我们村,一户贫困户一年养一头牛就能稳稳地脱贫。”张继新说,每头牛体重达标后,企业会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回收,之后再统一育肥、屠宰、销售,农户饲养一头牛每年平均收益能达4000多元。此外,张继新还解决了当地180多人的就业问题,人均工资每年达5万元以上。

经过十多年奋斗,张继新逐步探索建成了集高产奶牛及肉牛繁育、饲养、屠宰、加工、销售、饲草料生产为一体的完整循环绿色农牧业产业链,建成了3000头高标准奶牛养殖牧场、1万头种牛繁育基地、10万吨生物饲料厂、3万头肉牛屠宰生产线、3万头肉牛沙漠养殖基地。

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养殖种植、村民进厂务工等方式,中南渠村建立起紧密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开启了“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党建引领产业化发展新路径。对此,乡亲们拍手叫好,连连称赞“村里打造了一条长效脱贫产业链”!

多年的农企合作让乡亲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借助脱贫产业链,全旗2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增收。2019年,中南渠村加入肉牛养殖产业链条的村民户均收入超过13万元,全体农牧户摘掉了“穷帽子”,收入水平走在了全市前列。

“总书记和我话扶贫”

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张继新在会上第一个发言,将村里肉牛养殖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农企联合发展模式讲给大家听。

“总书记十分关心内蒙古当地发展情况,他问到了养牛的收益问题,还称赞我们的养牛模式很好。”张继新备受鼓舞,“发展肉牛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中南渠村是自治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时,张继新还介绍了村里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情况。

“总书记对咱农村的情况非常熟悉,问得也很具体。”听取张继新关于村里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问:“是水冲厕还是旱厕?是集中化粪池还是一户一个化粪池?”张继新介绍,2018年通过政府补贴政策,70%的村民改建了室内水冲厕所,村里三五户集中到一个化粪池,改善了脏、乱、差的环境状况。

“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发展提出殷切希望。

如今,乡亲们的腰包鼓了,干劲足了,土坯房都翻建成了砖瓦房,泥土路被水泥路、柏油路替代,小村庄面貌一新,张继新说,自己选择回乡是对的,最初“想为乡亲们做点事”的心愿已初步实现。今后将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发挥好“领头雁”作用,与乡亲们一起建设好家乡,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美。

最特写

张继新,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

[责任编辑:佟海晴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