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检察院名称:
  • 类别:
  • 文号:
  • 文书类别名称:
  • 当事人姓名:
  • 当事人性别:
  • 罪名:
  • 诉讼阶段:
  • 公开时间:
刘蕾:为赫哲文化传承不遗余力
时间:2020-12-07  作者:韩兵 刘晓莉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刘蕾(右一)向同江市卫华村村民传达全国两会精神

刘蕾(左三)深入基层调研

刘蕾(中)与检察干警到烈士陵园实地探讨英烈保护公益诉讼工作

早上8点20分,刘蕾和往常一样,来到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小学,和孩子们一同唱起赫哲族歌曲。

悠扬的旋律在校园内回响,此刻,刘蕾思绪万千。这歌声,曾经陪伴她走过成长的每一步,但如今会唱的人却越来越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载体,也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作为赫哲族人,刘蕾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事情。她经常到赫哲族聚居区调研走访,很早就开始为传承赫哲文化而努力。“这是我的责任。”她说。

奔走调研赫哲文化保护现状

“一年年走下来,笔记记了10多本。”刘蕾说,“最难的是在冬天开展调研。我们这边下午三四点钟天就黑了,路上都是冰,四五百里的路开车要走大半天。”

刘蕾早已习惯了每日奔忙。她所在的同江市位置偏、火车慢,调研归来,她回到家时通常已是凌晨三四点。

刘蕾给记者讲述了在同江市八岔村调研时的经历。那天,一位70多岁的赫哲族老人拉着她的手,讲起父亲对赫哲族独特的说唱艺术“伊玛堪”十分痴迷,“我从小就爱听父亲唱这小调,希望‘伊玛堪’能够很好的传承下去。”老人说。

为了不辜负老人的期待,时任小学教师的刘蕾,积极向市委和市教育局提出建议,希望在学校开设特色赫哲语课程。在她的努力下,如今,几所小学陆续开设了赫哲语课程,第五小学还开了鱼皮画兴趣班,孩子们不仅非常喜欢这种优美动听的语言,而且上课铃声一响,活泼好动的孩子们迅速安静下来,认真专注地跟随赫哲族老师们制作鱼皮画手工。

不仅如此,刘蕾还通过代表建议积极为赫哲族聚居区争取民族发展政策及资金,为民族文化发掘和传承提供有力保障。为了撰写这些代表建议,刘蕾专程来到边境地区村屯实地调研,了解赫哲族文化发展现状,掌握村域经济发展第一手资料。她提出的《加大对赫哲族民族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建设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项目》等建议掷地有声,字里行间饱含了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深情。

担任检察公益宣传形象大使

赫哲族自古就是崇尚英雄的民族,赫哲莫日根(赫哲语,意为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尤其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赫哲人不畏艰难、顽强抵抗日伪统治,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谱写了参与抗战的光辉篇章。赫哲抗联莫日根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早已融入民族文化血脉,是赫哲传统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红色基因。

2020年4月,同江市检察院以“抗联英烈权益及纪念设施公益保护”专项监督为契机,充分发挥公益诉讼监督职能,助力同江市赫哲族红色文化传承。刘蕾作为该院检察公益宣传形象大使有幸加入其中,多次受邀参加活动。

工作中,刘蕾和检察院办案组的同志一同查阅史料、寻访专家,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同江东北抗联英烈事迹,踏查战争遗址保护现状。

同江市街津口乡,位于同江市区东北49公里处,山水环绕,林木茂密,是赫哲族聚居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先后有130多名赫哲青壮年加入抗日队伍,赫哲百姓积极为抗日队伍筹集粮食、制作衣帽,护送抗日志士,运送抗日物资,分化瓦解敌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抗日队伍当向导、送情报,街津口成为同江抗日力量的主要根据地,至今,街津口留有侵华日军工事遗址。目前,街津口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同江市八岔乡,是赫哲族的另一处聚居地。”刘蕾介绍,70多年前,这里是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对日作战登陆地之一,当地赫哲人给苏联红军当向导,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还有赫哲古村图斯科,位于松花江边,这里曾发生过三次著名战斗。现在图斯科村已不复存在,空留村名载于史册。

刘蕾告诉记者,她与检察院的同志在全面走访后,与文物部门进行了初步核实,确定同江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85处,文物部门核定并公布4处省级、2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其余文物确定为一般文物。“目前,同江市检察院与文化主管部门达成共识,按照分级保护原则,对街津口抗日根据地、八岔苏联红军登陆地等革命遗址进一步排查、核定、公布,结合红色旅游的特点,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加大保护力度,切实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刘蕾对此感到满意。

带领赫哲群众走出乡村振兴路

街津口乡作为赫哲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区,被誉为“赫哲故里”“赫哲第一乡”,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松黑两江与街津山交相辉映,美丽的街津口乡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最美渔村、全国文明村。

本民族的经济发展,也是刘蕾时刻关心的大事。她说,作为街津口赫哲族乡民族发展中心主任,自己身上承载着家乡父老的期望。“民族的全面振兴首先要实现乡村振兴。”她表示。

街津口赫哲族乡的乡村振兴之路绝不是一蹴而就,刘蕾和当地两委班子从搞特色种植到制作加工熏鱼,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她带领赫哲族群众创造了满满的收益,实现了整乡脱贫。

刘蕾积极发挥代表作用,为地方发展争取项目资金,积极促进同江中俄铁路大桥项目、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项目、“两江一湖”水稻基地同江市临江灌区工程、同江市街津口乡华能风力发电项目等立项开工。

“洗尽铅华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这是刘蕾的座右铭。她时刻牢记着肩头之责,不曾忘却所负重托,为赫哲民族发展与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特写

刘蕾,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民族发展中心主任

(本报记者韩兵 通讯员刘晓莉)

[责任编辑:佟海晴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