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检察院名称:
  • 类别:
  • 文号:
  • 文书类别名称:
  • 当事人姓名:
  • 当事人性别:
  • 罪名:
  • 诉讼阶段:
  • 公开时间:
王晓红:听群众说,跟群众聊
时间:2021-04-26  作者:沈静芳 于慧东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王晓红(左)在教授学生

通辽市科尔沁区检察院检察长贾令会(右)向王晓红征求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

“听群众说,跟群众聊,看看他们有什么需要我帮忙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我收集建议的渠道和来源。我是全国人大代表,就要不负所托,当好人民的代言人。”初见王晓红,快言快语的她直奔主题。

心系职业教育,她是农牧民子女的引路人

曾经,职业教育被很多学生认为是无奈之下的“次优选择”,如今,它已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选项,这其中的变迁离不开众多职业教育人的奋斗与探索,王晓红便是其中之一。

“知识改变命运”的认知让很多农牧民家庭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王晓红表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共有在校生6000多人,大部分来自农村牧区,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当地农牧民子女上学就业、改变生活面貌的重要途径之一。

面对这些农牧民的孩子,王晓红给予了更多关注,学习上给他们“加餐”,生活上更是能帮尽帮,女儿的衣服、书籍经常被她送给学生。她说:“通过职业教育这条路,可以帮助农牧区的孩子找到更准确的工作方向,我必须全力以赴。”

在王晓红的手机里,存有很多毕业后经常联系的学生电话号码,小芝(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父母都是农民,因为生活困难,小芝没上完初中就辍学进入当地一个砖厂打工,后来因为体质太弱屡屡生病,她的父母便想办法把她送到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学习。经过5年古筝学习,小芝毕业后便开始独立演出和辅导教学,也有了稳定收入。“职业教育就应当‘授人以渔’,小芝一个人的改变,带动了一个家庭的转变,也让我看到了职业教育未来的无限可能。”王晓红表示。

2018年,王晓红首次参加全国两会,聆听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总理声音的回响敲击着王晓红的心弦,也让她更加坚定不断探索、做好工作的决心。她聚焦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提出搭建从中专、专科到本科的文凭“立交桥”,为农村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发展职业双语教育,促进校企合作的建议。建议提交后,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很快给出详细答复。同时,通辽市相关部门也出台措施发展职业教育,投入近5亿元资金完成4所职业学校合并,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让学生们有更多就业机会,把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应用到企业中。王晓红说:“如果通过教育改变了牧民家庭代代贫穷的问题,乡村振兴的难题就能够轻松破解。从这个角度来说,职业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

扎根基层服务,她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不仅是一个文艺团体,更代表着一种扎根基层、面向大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像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要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王晓红认为,这就是乌兰牧骑今后发展最明确的方向。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又是文艺工作者,培养优秀学生充实到基层文艺工作队伍、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王晓红履职的重要内容。王晓红在积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围绕学院发展建设广开思路,努力抓好精品课程和品牌专业建设。她先后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古筝精品课程负责人、古筝学科带头人等荣誉,多次被聘为国家级比赛专家评委,带领师生参加国内外比赛获得100多个奖项,组织参加国际交流演出20多场。

多年来,王晓红一直致力于推动古筝艺术发展,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作出突出贡献。目前,她培养的古筝专业毕业生已达500余人,遍布祖国各地。留在自治区内的学生多数都加入乌兰牧骑,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古筝演出,把党中央的声音传递给广大农牧民,让乌兰牧骑这面文艺旗帜高高飘扬。

“文艺从人民中来,通过编创演出再回到人民中去。”王晓红表示。她经常带领队员和学生到基层采风,和牧民唠家常、聆听他们哼唱,在互动中搜集原始素材,汲取创作灵感。牧民会向队员们描绘真实的放牧场景,讲述生活的变化。队员们则在原始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剧目编排,用艺术形式再现牧民生活的种种新变化。2020年,她创作古筝原创作品《草原月夜美》,用音乐表达内蒙古人民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今年3月6日,有感于总书记对内蒙古发展乌兰牧骑事业的支持,她在两会期间发布古筝独奏曲《红色轻骑兵》。这曲《红色轻骑兵》时而铿锵激昂,时而飘逸明快,展现出草原上新时代乌兰牧骑队员们牢记总书记嘱托,用实际行动服务农牧民的良好精神风貌。

王晓红说:“我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又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有责任和义务,用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精神贯彻好落实好。”

积极建言献策,愿做法治声音的传播者

除了职业教育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的身份,王晓红还是通辽市“草原学习轻骑兵”宣讲小分队成员。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多次走进通辽市直机关、科尔沁区街道社区,宣讲全国两会精神,把总书记的嘱托和全国两会精神带到党员干部群众身边,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切合实际的事例,详细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人大、法检两院工作报告和民法典等内容。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应该全方位、多视角观察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服务于当地的社会发展。爱祖国、爱家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王晓红深情说道。履职以来,王晓红多次参加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通辽等地的企业调研、文化调研,并深入牧区,对百姓关注的问题进行走访。在调研中,她与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研究,针对当地的发展情况建言献策。先后围绕农牧业“质量革命”、职业教育发展、文艺作品传播正能量、守护北疆亮丽风景线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2020年,王晓红对话通辽市检察机关,提出疫情防控必须在法律框架内有序推进。担任学院教务处处长后,她更加关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发展,先后组织学生到科尔沁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检察办案区参观。王晓红表示,希望检察机关持续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法治宣讲,强化蒙汉双语法治宣传,有针对性地到高校为在校生开展防范网络诈骗、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讲座。

“身为教师,同时又是人大代表,我始终关注着检察工作,我愿做法治声音的传播者,让更多人知法懂法。我希望检察机关继续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法治需求作为坚定不移的目标和追求,以求极致的标准和态度,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要求新期待。”采访结束时,王晓红这样说。

最特写

王晓红,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草原学习轻骑兵”宣讲小分队成员、民进通辽总支副主委、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

(本报记者沈静芳 通讯员于慧东)

[责任编辑:佟海晴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