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检察院名称:
  • 类别:
  • 文号:
  • 文书类别名称:
  • 当事人姓名:
  • 当事人性别:
  • 罪名:
  • 诉讼阶段:
  • 公开时间:
张家祥:关注库区谋发展 拓宽生态致富路
时间:2021-08-30  作者:刘立新 赵利君 刘潮杰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张家祥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

张家祥(右一)向来张河村考察的相关人员介绍本村产业发展特色

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在淅川县域内面积达506平方公里,占水库总面积的48.2%,一渠清水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向1200公里外的北京。在这背后,还有一场史无前例的移民搬迁工程,感动着亿万人。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村考察,了解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移民增收等情况。

总书记的南阳之行,让全国人大代表、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倍感振奋。此前,他已连续多年围绕南水北调移民群众安置、丹江口库区经济发展等在全国两会提出建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张家祥再次为传承弘扬大局为重、为国分忧的南阳移民精神、促进移民村经济发展发声。如何在“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群众要致富”这三大难题之间找到连接点,探索一条保护生态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的新路子,是张家祥心里的大事。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

张河村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区位特殊。为了保证南水北调水质,张河村面临着山不能采、水不能渔的经济发展困境,如何解决?作为村支部书记的张家祥一直在思考。

为了寻找致富项目,张家祥带领张河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考察外地产业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累计行程上万公里。综合考虑张河村所在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他因地制宜带领村子走上一条“黄绿红”(即种植南瓜、青豆、辣椒)致富路,并带动周边县市区发展种植70多万亩。张河村的村民富裕起来,周边群众的年收入也节节攀升。张家祥带领村民探索出的“张河效应”引起河南省、南阳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多次来到张河村考察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之后,张家祥率先把全村5000亩土地以每亩800元的租金流转给仁和康源公司,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宗旨,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的软籽石榴产业,实现一地生“三金”效能:第一金,土地流转金每亩800元;第二金,返租倒包务工金每亩720元;第三金,石榴挂果期管护金每斤石榴1元。企业的入驻、产业的发展,让留守人员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问题。

2017年以来,在张河村的产业发展引领下,周边16个村发展软籽石榴产业2万多亩,全县发展种植6万多亩。一个小村庄的探索脚步,带动淅川县的产业发展走上一条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繁荣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的好路子,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所提建议“沾着泥土味道”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张家祥的心声,亦是他的承诺。作为行走在基层、生活在基层、牵挂在基层的人大代表,张家祥的目光始终凝视着脚下这片土地。

张家祥提的那些“沾着泥土味道”、反映基层呼声的建议,总会引起许多媒体的关注。洛阳市嵩县经南阳市淅川县至湖北十堰沿线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众多,但因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旅游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使得上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张家祥认为,旅游铁路的建设对于优化上述区域产业结构、加快区域旅游发展意义重大。由此,他建议规划建设洛阳经淅川至十堰的旅游铁路,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他的建议得到淅川县委、县政府的支持。该县多次向河南省委、省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得到河南省发改委和郑州铁路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目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做进一步可行性分析。

南水北调工程成败关键在水质。而淅川县则承担着丹江口库区水质和水源地保护的重要任务。“有树不能伐、有鱼不能捕、有矿不能开、有畜不能养。淅川人为水质保护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近年来,淅川县库区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清澈的丹江水为京津冀豫及沿线居民送去了甘甜的饮用水。”张家祥说。

如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通水6年,越来越多的人也记住了舍小家顾大家的“淅川移民群体”。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弘扬传承爱国精神,张家祥建议,把全面展示淅川移民过程的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纳入南水北调干部学院统筹管理,让这种为国分忧的移民精神得以更好的弘扬与传承。

之所以提出该建议,张家祥向记者介绍了一组数据:自2018年3月28日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开馆以来,日平均参观人数在300人以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郑州大学等多所院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多个单位的主题党日活动都先后在这里举行,众多单位组织到此重温移民历史,感受淅川县36.7万移民群众的无私大爱。

“可以说,鱼关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移民精神教育基地。”张家祥希望通过鱼关移民精神教育基地,让更多人继承弘扬移民群众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精神。

化生态优势为民生福祉

汩汩“南水”惠泽民生,滋润民心。截至今年5月11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将431亿立方米的长江水调到北方缺水地区,超过1.4亿人直接受益。张家祥向记者介绍,这些年,当地政府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绿色产业,补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一个个移民村换新颜,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走上一条具有水源区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但是,如何解决库区生态农业投资期长、投资规模大、库区交通不便导致绿色农产品不能及时运出去等问题,张家祥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最近,他又向国家发改委、交通部、水利部和商务部等有关部委提出建议。

张家祥建议,首先,实施生态移民,解决线上留置人口问题。对生存环境差、人口密度大,且土地容量严重不足的村组,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制定丹江口库区线上留置人口搬迁安置方案,把能搬迁的人口尽量集中搬迁安置。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居民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其次,加大对库周移民区基础设施支持力度。支持丹江口水库环库生态与水质保护绿色通道建设,打造一条集生态隔离带、保水质应急和库区移民致富的绿色通道,建议纳入中央专项资金范围予以支持。再次,建设丹江口库区特殊功能区。参照“三江源”保护模式,建设丹江口库区特殊功能区,实施生态修复、保护政策。将库周线上一公里范围之内的土地全部实行退耕还林,区域内的劳动力人口整体转为保水护林育林工人,实现生态修复、水质保护和移民稳定发展致富的双赢、多赢、共赢。

“保护好淅川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我一直会关注并为之努力的方向。”张家祥说。

谈到检察工作,张家祥表示:“近年来,淅川县检察院紧盯绿色发展,找准切入点,筑起生态保护屏障,为保一库碧水北送作出积极贡献。”他了解到,该院积极与河长制成员单位开展深度协作,在信息共享、办案协作等方面探索形成常态化联动工作机制,牵头与公安、法院、农业农村局会签《关于实行“司法+生态恢复”模式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实施意见》。“希望检察机关积极履职,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筑牢生态保护的检察屏障。”他最后说。

最特写

张家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

(本报记者刘立新 通讯员赵利君 刘潮杰)

[责任编辑:佟海晴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