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检察院名称:
  • 类别:
  • 文号:
  • 文书类别名称:
  • 当事人姓名:
  • 当事人性别:
  • 罪名:
  • 诉讼阶段:
  • 公开时间:
刘家奇:产业兴,才能百姓富
时间:2021-10-11  作者: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人才振兴是支撑。我建议,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应尽快出台措施,激励引导各类优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产业兴,才能百姓富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 刘家奇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乡村振兴工作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我认为,在全力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工作中,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人才振兴是支撑。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

我亲身感受到,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但一个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亟须加强。农村的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产生的农用薄膜、农药瓶、农药袋、种子包装塑料袋、肥料袋等农用废弃物逐年递增,但农村财力投入有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机制不健全,导致垃圾被随意倾倒。有的农用废弃物被雨水冲刷,直接流入水库、水塘、长江,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今年两会上,我在《关于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的建议》中,提出要大力宣传讲解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支持配合,努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环保意识,掀起全民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热潮。

首先,要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农用薄膜、种子、肥料等农业生产物资,对使用后的废弃物,要统一分类存放。

其次,相关部门要投入资金,购置回收农业面源污染废弃物品的设施设备,在各村(社区)进行合理设置和布局,以便于季节性回收农业面源污染废弃物品,及时转运和处置。

再次,要建立健全回收农业面源污染废弃物品的运行管理机制,推行回收农业面源污染废弃物品的积分制度,年终执行积分奖励机制,列入村规民约进行监管,实现农民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参与,真正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大力推行秸秆制有机肥技术

农作物秸秆焚烧也是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每年夏收和秋收之际,总有农民在田间地头焚烧玉米、小麦、油菜、大豆等秸秆,产生大量浓重烟雾,严重污染环境。

资料显示,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每年可生成数亿吨的农作物秸秆,这也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农业“废弃物”。我认为,可将农作物秸秆制成有机肥。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成熟,可大力推广。此举既能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又能有效解决因农作物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更能疏松熟化土壤,提高农作物的产品质量,降低农业投入成本,增加农产品经济效益。

为此,我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关于大力推行农作物秸秆加工生产有机肥的科研技术有效化解因秸秆焚烧引发的大气污染问题的建议》,希望加大对农作物秸秆加工生产有机肥的企业招商引资力度,促使企业及早落户;制定出台相关的用地、财政补贴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和维护加工生产农作物秸秆有机肥企业的发展工作;广泛宣传推介生产的秸秆有机肥,引导人们科学施用秸秆有机肥,达到农业增产增效的目的。

此外,要想实现乡村振兴,人才的作用不容忽视。村(社区)干部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认为应该提高他们的待遇,并积极出台措施吸引人才。

让每个村落充满生机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提议大力推进“农旅文”融合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树立全域旅游观念,把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改变农村人居环境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农业、旅游业、文化业融合发展,让每个村落既是生活区,又是生产区,还是风景区。

将农业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主导”原则,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引商业资本下乡投资兴业,促进“农旅文”三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同时,要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农旅文”三业融合发展的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有效盘活农村集体闲置的荒山荒坡、堰塘、湖泊、森林、历史文物及古院民宅等资产资源,激发农业、旅游业、文化业发展的创新活力。此外,还要遵循“突出特色,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科学规划”的发展原则,因村而异,编制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以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下辖村睦和村为例,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该村正在建设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乡情馆,主打川东农居特色,通过老照片、传统农具等物件,展示当地农耕文化、移民文化,留住大家的乡愁。同时,该村正在建设的2.5公里沿江休闲绿道,预计明年初完工。改变人居环境,发展农旅融合,让来到睦和村的游客,不仅可以体验摘果,更能体验田园生活的诗意。

(讲述人:刘家奇 采访整理:记者李立峰)

[责任编辑:佟海晴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