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检察院名称:
  • 类别:
  • 文号:
  • 文书类别名称:
  • 当事人姓名:
  • 当事人性别:
  • 罪名:
  • 诉讼阶段:
  • 公开时间:
张继新:推进盐碱化耕地改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时间:2022-12-19  作者: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河套灌区被称作‘塞外江南’,每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亿斤以上。但受特殊的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和耕作方式影响,形成了484万亩不同程度的盐碱化耕地,建议加快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等项目,真正让河套灌区的盐碱化耕地变成高产田、幸福田。”

推进盐碱化耕地改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 张继新

我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一位农民,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我提交的建议内容均与土地、与农业紧密相关。今年全国两会上,我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化耕地改良和高效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

巴彦淖尔地处黄河几字弯顶端,黄河流经345公里,有1100万亩耕地,水土光热条件得天独厚,拥有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河套灌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河套灌区粮食总产量每年稳定在50亿斤以上。

河套灌区被称作“塞外江南”,被国家气象局认证为“黄金农业种植带”,但受特殊的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和耕作方式影响,这里形成了484万亩不同程度的盐碱化耕地(其中轻度257万亩,中度148万亩,重度79万亩),占巴彦淖尔市耕地总面积的44%,占内蒙古全区盐碱化耕地的三分之一。盐碱化耕地面积大、分布广、地力差、产量低,严重制约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和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在河套灌区推进盐碱化耕地改良和高效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当务之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河套灌区盐碱化耕地改良,2016年将其列入自治区“十三五”发展规划;2017年,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改盐增草(饲)兴牧”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把巴彦淖尔市484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示范工程列为重点实施项目。“十三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河套灌区建设,对河套灌区盐碱化耕地改良和高效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和倾斜。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巴彦淖尔市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河套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化耕地改良,重点实施高效节水灌排、盐碱化耕地分类改良与精准治理、有机质提升沃土、农田生态提质、农业科技服务等七大工程,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多赢。初步测算,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化耕地改良工程,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0亿斤,年粮食总产能将从现在的50亿斤提高到100亿斤以上,进一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保障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我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河套灌区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土地碎片化。1100万亩耕地分布在720万块地块上,有承包经营农户26.5万户、75.2万人,每人承包耕地6块至10块,每块1.5亩左右,属于“零散超小型”经营。二是耕地盐碱化。盐碱化耕地改良工程系统性强、投资大,由于国家对盐碱化耕地改良没有专门项目支持,目前仍局限于“点”,尚未扩展到“面”,改良比例仅为11%,没有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治理效果。三是水资源利用率低。资料显示,亩均用水量466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01立方米,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0.44,比全国低11个百分点。四是农田配套水平低。河套灌区各级灌溉渠道共5.03万公里,衬砌仅1.15万公里,衬砌率为22.8%;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200万亩,节水技术推广面积不足20%。五是耕地质量等级低。耕地质量高低不均,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仅为1.3%,耕地平均等级6.015,较全国平均等级低1.255。

2021年,内蒙古代表团以全团建议形式提出了河套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改良的建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与相关部委的同志前往巴彦淖尔市进行了调研。调研组表示,要推动人大代表建议尽快落地落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但是由于疫情等诸多因素的阻碍,该项建议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落实。

因此,我建议国家在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加快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等项目,加大河套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改良支持力度,将484万亩盐碱地改良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列入国家专项持续推进,助推河套灌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由于河套灌区特殊的立地条件,我认为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的难度较大,建议国家加大河套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并把现有1200元/亩的配套奖金标准提高到3500元/亩,实现一步到位、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长久受益,真正让河套灌区的盐碱化耕地变成高产田、幸福田。

(讲述人:张继新 采访整理:本报记者沈静芳 通讯员刘敏)

[责任编辑:周蔚 王跃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