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检察院名称:
  • 类别:
  • 文号:
  • 文书类别名称:
  • 当事人姓名:
  • 当事人性别:
  • 罪名:
  • 诉讼阶段:
  • 公开时间:
刘怀平:在环保与储能双赛道领跑
时间:2025-04-21  作者:周心怡 李布新  来源:检察日报-声音周刊·风采
【字体:  

刘怀平(左)与员工交流昆仑能源互联网开发与应用情况。

在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1楼大厅的巨大电子屏上,正跳动更新着生产能耗、设备运行效率等数据。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能效优化管控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效能提升和智能化解决方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仑新能公司”)董事长刘怀平给笔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家钢铁厂的6条180㎡型号的烧结机此前每年的运维成本高达4800万元,平台研发的第三方智慧运维服务系统介入后,优化工艺流程,这家钢铁厂每年可节约成本1000余万元。

由粉尘污染引出的除尘系统改造

1995年,盐城工学院礼堂正在举行毕业典礼。毕业前夕,应届毕业生刘怀平婉拒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怀揣梦想走向生产一线,加入国有企业无锡湖山水泥厂,从事水泥品质控制工作。

初入工厂,刘怀平被机器轰鸣声中夹杂着的黑色泥浆和灰白粉尘所震撼,他感觉,整个工厂都在“咳嗽”。这些污染物不仅危害环境,也威胁工人的健康,这让他深刻意识到,生产环节亟须创新技术,以改善工人工作环境。他开始钻研环保知识,学习理论、外出走访、请教老师傅……

经过一年多的车间蹲守,这个爱追着设备参数较真儿的技术员,在1996年春天完成首个除尘系统改造。同时,他被水泥厂领导委以重任,正式主管装备技术改造工作。从此,这位年轻的工程师开启了自己的环保“突围之路”。

1997年,中国民营经济迎来发展的春天,同时国企改革浪潮涌动。站在太湖边的刘怀平望着对岸灯火通明的工业园,攥紧手中的调研报告——这些纸张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水泥生产行业的污染现状。

春江水暖鸭先知,他自信地判断,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如海。同年10月,他带着全部积蓄回到盐城,用10万元的启动资金租下厂房,创办了盐城市科行建材环保有限公司,为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行业提供工业烟气末端治理设备。从此,他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为客户提供产品介绍和维护服务。在他的努力下,公司研发的除尘系统成为行业标杆。截至2015年,该公司总资产已达8.61亿元,在国内大气污染末端治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刘怀平带领团队开启了国内工业企业全链条环保治理的新模式。

二次创业持续推动储能技术革新

千禧年之后,我国环保行业的不断发展、完善,“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时代主题。然而市场竞争加剧,大量企业仍停留在传统技术层面,核心技术一直没有和数字化、智能化接轨。

刘怀平敏锐意识到,这是挑战,也是机遇。他选择“二次创业”。2019年,他在盐城市创办昆仑新能公司,将目光聚焦于新型储能与数字能源综合解决方案。

盐城作为全国首批、江苏省唯一的碳达峰试点城市,也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这些因素为刘怀平提供了广阔舞台。他带领公司聚焦工商业新型储能与数字能源服务,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持续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领域研发投入。

目前,刘怀平的公司正在与中国科学院专家团队合作,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展开联合攻关,推动储能技术革新。不仅如此,昆仑新能公司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乌兹别克斯坦、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构建本土化运营网络,将中国先进储能技术推广至全球,为国际合作注入绿色动能。

期待司法杠杆撬动生态治理

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检察院会议室内,刘怀平详细了解着该院办理的一起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敏锐捕捉到司法杠杆的支点价值:“希望检察机关继续以公益诉讼为抓手,用司法力量赋能国家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早日实现。”了解到检察院保护资源环境的职能后,刘怀平与检察机关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刘怀平始终以务实态度履行监督职责,积极参与检察机关组织的污染防治专项调研及监督检查工作。在检察开放日、公开听证会等活动中,他不仅实地参观了办案区、公益诉讼快检实验室等场所,还与办案人员就公益诉讼案件进行专业探讨。既立足企业家视角提出建设性意见,又保持着人大代表的监督自觉。

刘怀平在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小组审议时与代表们交流。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刘怀平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他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锚定新坐标,也为企业把握发展机遇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此背景下,他带领公司紧紧围绕“双碳”目标,不断推动数字能源服务和储能技术创新,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绿色动能。

钢铁行业作为制造业碳排放大户,亟须实现低碳转型。刘怀平提出,应构建以绿电为核心的新型工业能源体系,从单一能耗管理转向系统性能源重构。他强调,新型储能技术将成为破局关键,通过跨省储能调度平台打破行政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应发展多元化储能技术路线,如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以满足钢铁行业复杂场景需求。

他建议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我国在储能关键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多元化储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坚实保障。

刘怀平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他密切联系群众,用务实思考建言献策,为推动我国“双碳”战略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背景下,他将继续探索环保技术革新的更优解,与时代同频共振,为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新能源事业增添更多亮色。

最特写

刘怀平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报通讯员周心怡 李布新)


编后:

在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大屏前,刘怀平二十余载的产业突围轨迹愈发清晰。这位曾直面水泥粉尘的“环保觉醒者”,用创新除尘系统叩开环保产业大门,又以“数字+储能”双轮驱动开辟新赛道。从太湖之滨的创业初心到盐城绿能示范区的二次腾飞,他始终践行“技术为基、责任为舵”的准则。令人动容的不仅是其将传统环保设备做到行业标杆的执着,更是敏锐捕捉能源革命浪潮的战略眼光——布局固态电池、构建跨国绿能网络,让中国储能技术成为“一带一路”上的绿色名片。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刘怀平更以司法协同赋能生态治理的建议,展现企业家的担当。刘怀平的故事,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样本,更是时代浪潮中企业家精神的璀璨注脚。

[责任编辑:张子璇 李先硕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