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检察院名称:
  • 类别:
  • 文号:
  • 文书类别名称:
  • 当事人姓名:
  • 当事人性别:
  • 罪名:
  • 诉讼阶段:
  • 公开时间:
最高检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交办会
时间:2020-06-24  作者:  来源:代表委员手机报
【字体:  

【聚焦】最高检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交办会

6月22日,最高检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交办会。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表示,要走心、用情,以求极致的态度做好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今年全国两会上,共有31个代表团214位代表单独或联名给检察机关提出了204份建议,82位委员单独或联名提出提案57件。张军表示,建议、提案是“宝库”,代表着民声民愿,要高度重视建议、提案中蕴涵的人民期待和代表委员情怀。办理前要主动联系代表委员,深入了解代表委员提出建议、提案的背景和要求;有条件的尽力做到邀请代表委员一起进行调研、参与办理,让代表委员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答复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办理结果,要根据建议、提案的具体内容和办理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答复。

围绕积极做好代表委员联络工作,张军作出四项部署:组织安排好代表委员视察;落实对口直接联系代表制度;重视对代表委员日常意见建议的收集、落实和反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创新联络方式,视情把联络“主阵地”转移到网络信息化上来。

【关注】最高检发布检察信息化技术助力疫情防控期间司法办案典型案例

6月23日,最高检发布5个检察信息化技术助力疫情防控期间司法办案典型案例,涉及利用远程提讯手写电子签名捺印系统完成提讯工作等方式,有效解决疫情防控形势下刑事检察业务难题;开启“非接触”办案模式,助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信息化远程办理刑事申诉、司法救助,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等三个方面。

最高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检察机关在严格司法的基础上,着力加大信息化应用力度,充分运用政法一体化办案信息系统、“三远一网”(即远程多方庭审、远程提讯、远程送达、检察工作网)系统、刑事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云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助力办案,积极主动履行检察职能,有效解决疫情防控形势下告知难、提讯难、签字难、庭审难等问题,把疫情防控工作和日常检察工作同步抓紧抓好。

各地检察机关充分运用信息化服务办案,助推检察技术创新成果同检察工作深度融合。依托多种信息智能化系统,全程覆盖卷宗交接、案卷审查、提审讯问、律师阅卷、律师在场见证、量刑建议提出等环节,促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实现办案全流程“非接触”“云办理”。借助信息化手段远程助跑办案,开展远程接访、案件咨询、线上办案、文书送达,高效完成司法救助申请、审核、作出救助决定等工作,实现信访案件从受理到结案全流程的信息化。

【亮点】浙江:“检察+邮政”共筑防毒安全墙

针对毒品流通环节呈现寄递化特点,浙江省检察院在今年春节假期后向省邮政管理局发出检察建议,要求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加强寄递行业安全管理,有效切断毒品流通渠道,并向邮政管理部门提出监督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制度、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防止同城急送运毒、完善监管机制措施和提高辨毒意识能力等五项工作建议。

检察建议发出后,浙江省检察院主动跟进监督,统筹组织市、县检察机关积极协同当地邮政、公安部门,推进检察建议落地生效。今年5月,浙江省检察院与省公安厅、省邮政管理局联合出台《关于在预防和打击寄递毒品犯罪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若干意见》,舟山等20余家检察院与相关部门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加大对利用寄递渠道实施犯罪的打击力度,今年2月至5月共查处利用寄递渠道实施毒品犯罪案件61件,有效打击寄递渠道毒品犯罪。浙江省检察院和公安、邮政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督导,并结合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开展法律咨询,帮助企业良性发展,全省20余家检察院也纷纷仿效省检察院做法。各地还创新丰富宣传载体,通过丰巢智能柜滚动播放禁毒短视频、电视访谈宣传寄递行业检察建议等形式,普及预防毒品知识。

今年以来,浙江省邮政管理部门已开展安全检查7609家次,作出行政处罚78起,罚款金额199.74万元,停业整顿13家次。

【履职】重庆:推进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与损害赔偿衔接

日前,重庆市检察院与该市高级法院、生态环境局、规划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委、水利局、农业农村委、林业局召开联席会,共同研究加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工作。

联席会聚焦如何强化诉前联系、线索移送、诉讼衔接、修复实效等多个环节,以及建立对口联系、联席会议、信息通报等制度,分别提出意见建议,开展深入讨论,形成10项共识。

一年来,重庆市检察院不断开展制度探索,创新市域社会治理,与有关部门相继建立公益诉讼协作机制。2019年9月,重庆市检察院与市生态环境局等十部门联合推出7项协作机制,多方在加强沟通互动、移送案件线索、强化取证协助、联合举办培训等方面收效良好,也在公益诉讼与损害赔偿衔接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果。

[责任编辑:高景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