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最高检领导接见定点扶贫挂职干部
2月19日,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接见即将赴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定点扶贫挂职的两位最高检干部。
“虽然最高检的两个定点扶贫县早已脱贫摘帽,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任务已经完成。相反,脱贫之后,巩固脱贫成果、服务促进乡村振兴,检察机关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更重了。你们即将赶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第一线,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政治任务!”张军对两位“书记”面对面殷殷嘱托,提出希望和要求——要立足岗位本职,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工作,带领当地群众继续做好扶贫项目;要立足长远,扶贫先扶智,促进提升当地教育水平,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长远的智力支持;要立足检察职责,做好对因案返贫、致贫当事人的司法救助,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关注】检察机关起诉涉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8791件17066人
2月19日,最高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15件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典型案例。开展专项行动期间,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涉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3945件7298人,起诉8791件17066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最高检及时联合最高法、公安部、司法部出台《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并通过“两高”答记者问的方式,积极回应制售伪劣口罩案件如何准确把握案件证明标准、准确适用罪名等问题。2020年,检察机关办理了一批涉疫情防控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介入引导侦查682件,起诉451件959人。
【专访】最高检:通过精准监督优化监督实现强化监督
2月18日,最高检第六检察厅(民事检察厅)厅长冯小光在接受《检察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20年,全国民事检察部门共办结生效裁判、调解书监督案件74800余件,其中经审查提出抗诉4800余件,抗诉改变率达80.7%。
2020年,民事检察部门以精准监督为指引,在防控疫情、服务民营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各项工作中取得新进展。2020年7月,为切实加强对法院民事虚假诉讼的监督,最高检向最高法发送“五号检察建议”;与最高法共建全国执行与法律监督工作平台,合力破解执行难、执行乱等问题;发挥支持起诉职能保护特殊群体,全年全国民事检察部门共办理支持起诉24100余件,其中支持农民工起诉15700余件,做好农民工“护薪人”;发布第二十一批指导性案例;依据办案中发现的问题,推动建立“企业破产清算单位的常态化联络机制”等长效机制……一系列举措,传递出检察机关肩负的社会责任和维护司法权威、服务保障大局的决心信念。
冯小光表示,下一步,将在进一步明确民事诉讼精准监督的标准与方式、建立检法常态化沟通机制、健全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和探索对监督案件的外部评价机制等多方面持续发力,通过机制建设提升监督质量。
【专访】最高检:做实行政检察 解决老问题 完成新任务
2月19日,最高检第七检察厅(行政检察厅)厅长张相军在接受《检察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19年10月,最高检部署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加强行政检察监督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活动,至2020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共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6000余件,集中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最高检通过编发典型案例、召开视频督导会、督办推进会、直接挂牌督办等方式加强指导、督导,各省级院根据本地情况加强针对性指导,市级院承担办案“主力军”责任,基层院发挥矛盾化解“桥头堡”作用,上下一体、接续联动,强力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
张相军表示,整个专项活动期间化解的行政争议,有4成是各级院领导包案化解的。黑龙江、山西、云南、贵州等省级检察院检察长都带头办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促进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