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最高检召开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检察听证会
2月10日,最高检在山东济南召开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检察听证会。听证会在中国检察听证网,最高检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同步全程直播,更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到了小渔村的故事,看到了南四湖的变化。听证会视频直播总观看人数达1070.6万。
长期以来,南四湖流域工业污染、河流污染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2021年4月,最高检决定直接立案办理南四湖流域公益诉讼案,集中检察机关办案力量,合力治理流域污染。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和山东、江苏、安徽省四级检察机关200多名检察人员组成专案组,最高检统筹指挥开展办案活动。截至2022年1月,专案组共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37条,交办山东、江苏、安徽办案分组线索233条;检察机关共立案205件,包括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85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0件。为督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落地落实,检察机关与生态环境部门探索构建“支持+配合+监督”的良性互动机制。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检察机关主动作为,及时移送案件线索、相互通报工作进展、研究协调重大问题。南四湖专案300天,不仅解决了一批违法问题,生态环境部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已会同流域四省生态环境部门形成《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老百姓的生计问题是天大的事。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对长效治理问题持续跟进监督,进一步巩固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态势,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国之大湖持续努力。
【专访】以过硬队伍服务保障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全国检察机关排查整改顽瘴痼疾问题5.3万个;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台922项清单……2月9日,最高检政治部副主任滕继国接受《检察日报》专访,就新时代检察队伍建设相关问题进行回应。
过去一年,检察机关坚持抓源治本,整治了一大批影响检察队伍形象和执法司法公信力的突出问题,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纸面服刑”“提钱出狱”问题,研究出台1070项制度机制。实现检察人员“全员、全面、全时”考核,检察理念和工作作风得以深刻转变,法律监督质效得以不断提升。最高检党组在全国确定129个相对薄弱基层检察院,通过重点帮扶“脱薄出列”一批、新入列一批,循环推动基层院建设水平整体提升。2022年是检察机关的“基层建设深化年”,最高检政治部将持续加大指导推进力度,研究制定“脱薄”办法和标准等,指导各地检察机关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专访】顾大局尽精微,打好普通刑事检察“组合拳”
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持续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创新推动提升侦查规范化形成检警合力……2月10日,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接受《检察日报》记者专访,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展望未来工作。
2021年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的开局之年,最高检从全国范围筛选25件具有重大影响的、推进难度较大的涉黑涉恶案件以及“四大行业”领域涉黑恶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同时严格抓实涉黑恶案件统一把关定性制度,加强对挂牌督办和重点涉黑恶案件的对下指导等。为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更加成熟稳定,印发《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多个规范性文件。截至2021年11月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始终稳定保持在85%以上,检察机关确定刑量刑建议提出率达90%,量刑建议采纳率近95%。指导办理的“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辣笔小球案”等多起案件都取得了较好成效,均诠释了“案件虽小,也大有可为”。
【履职·公益诉讼】江西: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
2021年7月至12月期间,江西省检察院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
为准确“把脉”电动自行车存在的安全问题,江西省检察机关走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单位,深入了解电动自行车安全领域突出问题,确定专项活动监督重点内容。活动中,江西省检察机关充分运用公开听证、磋商座谈等方式,努力与相关职能部门达成监管共识,还就办案中发现的多发性问题,以点带面推动综合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活动期间,共督促查处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420辆,整治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场所824处,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30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