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最高检工作报告。
服务大局
●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868445人,提起公诉1748962人。
●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3.4万人;共建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
●起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4.3万人;起诉洗钱犯罪1262人。
●对23名原省部级干部贪腐犯罪提起公诉;对17名逃匿、死亡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启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持续加大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力度,起诉1.4万人。
●起诉利用网络实施诈骗、赌博、传播淫秽物品等犯罪28.2万人;从严追诉网络诽谤、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权利犯罪,起诉3436人;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2000余件。
●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4.9万人,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8.8万件。
司法为民
●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1.1万人;办理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3万件;督促整改窨井安全隐患93万处。
●三年来收到的279万件信访均在7日内告知“已收到、谁在办”,3个月内办理情况答复率超过90%。全面推开检察公开听证,2021年听证10.5万件。
●通过强制报告办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1657件;从严追诉性侵、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1万人;3.9万名检察官在7.7万所中小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
●起诉危害国防利益、侵犯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犯罪545人;办理国防和军事领域公益诉讼325件;办理英烈权益保护领域民事公益诉讼46件。
●结合司法办案,救助生活陷入困境的受害方4.8万人6.1亿元。
深化监督
●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4819件,公安机关已立案3629件;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督促立案2.5万件、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撤案2.9万件。
●全面排查1990年以来办理的1100万件“减假暂”案件,监督纠正3万件,查处徇私舞弊“减假暂”犯罪242人。
●以检察建议监督纠正民事审判和执行活动中的违法情形9.9万件;以抗诉或检察建议纠正“假官司”8816件、起诉虚假诉讼犯罪1135人;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裁判提出抗诉5319件。
●对认为确有错误的行政裁判提出抗诉245件;以检察建议监督纠正行政审判和执行活动中的违法情形3.8万件;全年有效化解行政争议9100件,其中讼争10年以上的435件。
●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犯罪2253人。
●从严监督纠正执法司法人员侵犯律师执业权利1770件。
诉源治理
●2018年以来,最高检发出第一至六号检察建议;2021年向国家邮政局发出“七号检察建议”,以检察建议推动源头治理。
●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全年不批捕38.5万人、不起诉34.8万人。
●2021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超过85%;量刑建议采纳率超过97%;一审服判率96.5%。
●立案办理公益诉讼16.9万件,其中民事公益诉讼2万件、行政公益诉讼14.9万件。
治检从严
●持续抓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检察人员主动记录报告有关事项16.2万件。
●最高检对2018年以来改判纠正的246件刑事错案启动追责,从严追责问责511名检察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