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检察院名称:
  • 类别:
  • 文号:
  • 文书类别名称:
  • 当事人姓名:
  • 当事人性别:
  • 罪名:
  • 诉讼阶段:
  • 公开时间:
李英代表两会笔记:把正义种进春天待耕的泥土里
时间:2025-03-17  作者:李英  来源:检察日报-声音周刊·关注
【字体: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李英代表在贵州团分组审议中发言。

在我曾经履职的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街道仁和苑社区,遵义市两级检察院与社区签订了共建共治协议,在这里创建了贵州省首个“家门口的检察院”,把12309检察服务做到了群众身边,并在社区居民中聘任了“普法小先锋”“公益诉讼观察员”“共产党员检察联络岗”,拓宽了群众了解参与检察工作、学法普法、反映举报问题的渠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接受检察服务、感受检察实惠。

我所居住的老旧小区多部电梯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保障大家出行安全,汇川区检察院通过办理“督促整治辖区电梯使用、维保安全公益诉讼案”推动小区电梯定期维护保养,各类警示标志张贴齐全,应急报警装置也可以正常使用了。“小电梯”承载“大民生”,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拓宽公益诉讼线索来源,检察机关将监督触角延伸至社区基层,通过聘请社区居民担任“公益诉讼观察员”,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或漏洞,发现监督线索,依法维护公共利益。

2024年,我多次调研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我了解到,在环境保护、基层治理、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等领域,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优势,办理了玛瑙山营盘遗址公益诉讼案、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公益诉讼案等。希望检察机关继续探索这样的方式,既能有效发挥检察职能,又能助力基层治理,还能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

在日常工作中,检察机关还对已经掌握的线索进行数据整合,对在社区反映出的、全社会普遍存在的物业纠纷、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公共利益问题,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入手,推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解决。

在2024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中,有一起“贵州检察机关追加起诉6起犯罪事实,余华英拐卖17名儿童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在这起案件中,面对横跨贵州、云南、重庆等5省市的复杂案情,检察机关运用科技手段,将碎片化线索编织成严密证据链,让尘封多年的拐卖案件在短期内完成证据闭环。特别是公诉人当庭严正指控,展现了检察机关严惩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的决心,让老百姓对社会和谐稳定有了信心、生活更加安心。

我还注意到“督促监护令”对失职家长的约束效果显著,但部分偏远地区仍存在监护干预盲区。我建议检察机关联合妇联、教育等部门建立“网格化监护监督体系”,通过定期家访、社区巡查等方式压实家庭责任,同时探索将红色家风教育纳入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以“检察硬措施”守护“幸福软环境”。

希望检察机关继续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办好群众身边“小案件”守护社会的“大民生”,让法治阳光照进每个角落,推动人民群众将来自公平正义的获得感转化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英,写于2025年3月9日贵州代表团驻地)


脚踩春泥接续地气

心怀星光汇聚生气

最厚重的领悟是——

法槌落下激荡正义回响

案卷铺展丈量民心刻度

数据流淌滋养法治根系


当卷宗里的证据链串联起百姓的心头事

当带着心跳的数据解码了沉默的诉求

我们终于懂得——

正义不仅要写在判决书上

更要种进春天待耕的泥土里

——李英

[责任编辑:张子璇 刘易佳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