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检察院名称:
  • 类别:
  • 文号:
  • 文书类别名称:
  • 当事人姓名:
  • 当事人性别:
  • 罪名:
  • 诉讼阶段:
  • 公开时间:
朱永新:检察机关应在网络暴力治理中主动作为
时间:2021-05-17  作者:刘亚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接受采访时表示

检察机关应在网络暴力治理中主动作为

朱永新委员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郎某、何某诽谤案庭审现场。本报记者范跃红 通讯员韩笑摄

2021年4月30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郎某、何某诽谤一案。余杭区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郎某、何某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法院当庭宣判,分别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郎某、何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此前,杭州市谷女士因在小区取快递时被郎某偷拍,偷拍视频被郎某、何某配以捏造的微信聊天对话截图发至微信群内,谷女士被捏造成“出轨快递小哥”的“荡妇”。该案中,郎某、何某的行为不仅损害被害人名誉权,还严重危害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给广大公众造成不安全感,这也是网络暴力的一个缩影。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诸如网络诽谤等网络暴力行为频繁发生,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谈到这起刚宣判的网络诽谤案,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暴力中的“网络暴民”利用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开放性对当事人实施人肉搜索、集体审判、人身攻击,一系列的行为失范最终导致当事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其实质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对此,检察机关应加强对网络暴力的治理,特别是在涉及公共利益的自诉案件中,检察机关可以主动作为,行使公诉权。

虽然工作繁忙,但朱永新一直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同时笔耕不辍。每年撰写履职报告,记录自己参政议政的历程,是朱永新从2003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开始就一直坚持的。2021年,朱永新出版了新书《使命与担当: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2019年履职实录》。这本书50余万字,通过两会手记、个人提案、调研手记、参政之声、媒体关注、议政网事几部分,讲述朱永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2019年履职的故事。2020年出版的《春天的约会: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两会手记》,是国内外第一部专门记录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日记,同年的履职手记《书香抗“疫”》也已完成,交付出版社。

“我一直认为,只有做得精彩,活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记录、写作是为了更好、更自觉地履职。”朱永新这样写道,“在新的一年,无论是我们政协委员,还是作为专门协商机构,都要继续书写新故事,展示新风貌,创造新成绩。”

网络暴力是社会之殇

“网络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形态、价值观念以及传播方式。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互联网成为人们表达观点的高地。”在朱永新看来,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利用与被利用终会造成两种不同结局。网络暴力便是人们非理性利用网络技术的苦果。

据朱永新介绍,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其杀伤力呈指数级增长,往往给被害人和社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内地第一个“网络暴力”现象——2006年的“高跟鞋虐猫事件”进入公众视野已14年,此后,网络暴力愈演愈烈,成为社会之殇。

朱永新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互联网的隐匿性和开放性,“法不责众”效应明显。网络的隐匿性在追求言论自由的同时也为网络施暴者培育了行为失范、无责任感的沃土。并且,伴随着网络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网络权利行使的成本在降低,借助网络平台发布诽谤、诋毁他人的言论易如反掌,“网络民主”被滥用。

“另外,由于网络发展快速,网络暴力表现形式更是花样百出,而我国的立法工作进度缓慢,难以与其同步。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具体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来规制网络暴力,也没有明确其法律方面的内涵,导致立案困难、取证艰难,受害者陷入维权困境。”朱永新分析。以诽谤罪为例,作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只有达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程度,才属于公诉案件。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诽谤案件数量很少。在裁判文书网可以检索到的900余万件的刑事案件裁判文书中,诽谤案件的相关裁判文书仅2000余件。这样的结果与诽谤罪本身的性质分不开,尤其是网络诽谤案件,很难作为公诉案件处理。而自诉案件对于自诉人取证、举证责任有一定要求,不借助公权力的介入,自诉人所取证据往往很难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此外,某些网络平台受商业利益驱动,为获取流量、广告费等进行非正常舆论引导,为网络暴力提供滋生土壤。因缺乏专业的知识,网民对每天呈指数级增长的信息缺乏辨别能力,极容易受到煽动和不良引导。”朱永新说。

加强对网络暴力的治理

朱永新建议,一方面,立法机关应当主动作为,对网络暴力内涵予以法律界定,并根据实际及时制定和更新民事赔偿和刑事惩戒等方面的司法解释,弥补法律滞后性的不足。另一方面,继续完善网络电子证据规则。健全的电子证据制度将是网络暴力追査和问责必不可少的助力,对证据制度的补充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在加强对网络暴力监管上,不仅要继续落实网络实名制,同时健全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还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和对网络用户发布信息进行审校和管理,强化针对平台和个人的惩罚机制建设。”朱永新说。

“针对网络诽谤等网络侵权案件,可以设定特殊诉讼规则,完善自诉转公诉的衔接机制,便于受害者维权。”在朱永新看来,对涉及公共利益的自诉案件,检察机关可以主动作为,行使公诉权,形成对此类犯罪的震慑。比如最近引起广泛关注的杭州“女子出轨快递小哥”案,最初法院是以自诉立案,但检察机关及时介入,将涉嫌诽谤的两名犯罪嫌疑人以公诉立案,就是检察机关主动作为的表现。

朱永新还表示,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强化公民对“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理解;推进媒介素养教育普及,提高公民对网络信息内容和非正常舆论引导的辨别能力;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利用好青少年成长期对社会认知的时间窗,通过多种手段加强青少年的网络社交礼仪与是非甄别教育,引导青少年用户文明科学上网。

“有必要引导全社会认识互联网社会的时代特征,打造并推广符合未成年人的人生发展和社会化需要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朱永新介绍,调查表明,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93.7%,即便在农村,未成年人的上网比例也高达89.7%。但是,未成年人的网络技能主要用于聊天购物和娱乐游戏,硬件基本技能缺失严重。

在朱永新看来,一般而言,我国未成年人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主要通过同学、朋友等‘非正规’教育渠道完成。这导致了青少年网络素养存在明显短板,容易出现过度沉迷互联网、网络暴力等问题。

朱永新告诉记者,在目前现有的课程体系之下,网络素养相关教育内容并没有被全面、合理、科学地纳入普及性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无论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远远无法满足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需要。由此形成两个完全脱节的世界,一边是孩子们在网络中自然生长,建立自己的“秘密花园”;另一边是家庭学校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只关心学生的学科成绩,漠视他们在网络中的言论与行为。他认为,相关部门有必要进行系统规划,将网络素养纳入普及性义务教育基础课程。

朱永新还表示,家庭应承担起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责任。父母的网络素养对未成年人有言传身教的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有促进作用。“调研中的父母大多认同互联网对孩子有帮助,应该多接触而不与时代脱节,但自己又不知道如何引导。因此,网络素养教育体系中,应当将家庭纳入其中,首先让父母懂互联网,学习如何在网络问题上与孩子建立开放友好的沟通”。

朱永新认为,应该充分结合这一特点,协助孩子通过阅读网络主题的图书、欣赏网络主题的影视等有效手段,促进青少年自主提升网络素养,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强化核心素养。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的作用,通过探索新的数字技术,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健康友好的网络环境。

教育是永恒的话题

除了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也是朱永新的身份标签。朱永新每年两会的提案基本围绕教育主题展开,这与他多年从事教学实践相关。

“在今年两会中,我个人排在第一位的提案,仍然是关于全民阅读方面的《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孔子诞辰日设立为国家阅读节的提案》。”朱永新表示。一方面,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阅读活动,有助于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引导人民群众提升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孔子诞辰日这个时间节点,能够让人们更清晰、更鲜活、更持久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朱永新还注意到,2020年疫情期间和复学后,全国很多地区,尤其是一线城市出现中小学生自杀率较大幅度上升的现象,青少年厌学、自我伤害呈现恶化趋势。生命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情况比较严重。

“为此,我与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执行所长袁卫星和副所长卢锋博士等进行深入讨论,提出要制定出台《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将生命教育纳入教师教育内容和通识培训,整合利用生命教育社会资源,积极构建生命教育共同体等具体建议,撰写出《关于在中小学系统开展生命教育的提案》。”朱永新表示。

“另外,《关于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预防自杀自残高发的提案》则是在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徐凯文博士和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陶新华博士两位专业人员的协助下共同完成的。”朱永新介绍,他们多次连线讨论青少年轻生的社会、心理原因,探讨解决方案,提出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加强心理普查和摸底科研,帮助学校建立常态化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等具体建议。

“每一个提案,都在心中萦绕良久;每一个提案,都是一个梦想;每一个提案,都是对于美好教育、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知道,有些提案,可能不一定能够立案;有些提案,可能得不到理想的解决结果。但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勇气,坚持真理、不断努力的韧性,应该是政协委员的基本素养。”采访最后,朱永新说道。

(《方圆》记者刘亚)

[责任编辑:佟海晴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