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林群晗 通讯员陈金泉)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抲鱼人渔业专业合作社党总支书记、理事长夏永祥到岱山县检察院调研,对该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船用废电池归港回收,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工作做法给予肯定。
因渔业生产需要,岱山县衢山镇的600余艘帆张网渔船每年要消耗近140万节1号干电池,废电池多数都被扔进了大海。针对这一情况,衢山镇人大代表向岱山县人大提交了《关于加强船(渔)用废旧电池等垃圾回收的建议》,该监督线索同步移送给岱山县检察院。该院随即成立专案组开展调查,同时召开公开听证会研究解决方案,向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履职。目前,衢山镇已经设立渔用废旧电池回收中心,船老大们积极响应,签订了电池回收倡议书,每次出海用完的废电池都会随船归港统一回收。
“检察机关推动船用废电池归港回收,构建了‘购买—回收—处置’的全链条治理体系,既解决了渔民的实际困难,又减少了海洋环境污染,是司法护航海洋生态的务实之举。”夏永祥说。
作为渔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夏永祥对涉海涉渔问题十分关注。他看到检察机关不断加强海洋检察,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如,秉持海洋生态共同治理理念,岱山县检察院同公安、海警、海事等单位加强联合执法,建立大数据监督模型,严厉打击涉非法海砂违法犯罪;深挖群众反映强烈、侵害海域资源案件线索,开展清理违禁渔具专项执法行动,清缴地笼网212顶,查获“三无”船舶(筏)25艘;积极维护滨海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开展互花米草治理专项监督,推动整治外来入侵生物互花米草2200余亩。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夏永祥表示,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立足海岛实际,探索更多创新工作举措,以检察刚性守护海洋生态红线,为蓝色国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